骨密度檢查是評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標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解讀骨密度檢查儀的報告:
BMC和BMD
BMC(骨礦物質含量):表示某個部位中骨礦物質的含量,通常以克為單位,也可理解為重量。
BMD(骨礦物質密度):表示每平方厘米的骨礦物質含量,用 g/cm² 表示。通常作為骨質疏松癥可能性的指標。
T值和Z值
T值:是報告單最重要的指標。正常參考值在-1至1之間。若T值在-2.5至-1之間,說明有骨量減少,但未達到骨質疏松的程度。若T值小于-2.5,表明有骨質疏松。
Z值:將患者的骨密度與同齡和同性別的人進行比較。
骨密度低是否意味著骨質減少?
不一定。低骨密度并不總是意味著骨質減少。家族遺傳、個體差異等因素也會影響骨密度。只有與30歲左右的骨密度對比,才能確定是否骨質減少。
復查骨密度
一般人步入中年后,2-3年檢查一次;50歲以上每年檢查一次。骨質疏松者復查頻率因情況而異,老年患者一般1-2年復查1次,嚴重者更頻繁。
請注意,信息僅供參考,具體復查周期應遵循醫(yī)生的建議。如果您有更詳細的問題,建議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生。